学茶艺应该是学什么? 茶艺是什么?

26 / 2025 / 05    阅读:

关于茶艺学习的本质和茶艺师的定义,天晟茶艺培训学校的观点在行业内有一定争议,但也反映了其独特的教学理念。以下是基于行业规律和职业本质的深度解析:

 

一、茶艺学习的核心维度

 

1. ‌茶艺的“三位一体”本质‌

 

识茶‌(知识基础):

 

需掌握茶树品种、茶叶分类(六大茶类工艺差异)、茶叶审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茶叶存储等知识。

例如:岩茶的“岩韵”由山场环境(风化岩壤)和工艺(做青、炭焙)共同塑造,需通过嗅干茶、品茶汤、观叶底综合判断品质。

 

把茶泡好‌(技能核心):

 

核心是‌“看茶泡茶”‌,根据茶性(发酵度、嫩度、焙火程度)调整器具、水温、茶水比、浸泡时间。

例如:冲泡陈年普洱熟茶需用紫砂壶(保温聚香),沸水快进快出;而冲泡安吉白茶需用玻璃杯(观赏性),水温85℃防止烫伤嫩芽。

 

喝出健康‌(应用价值):

 

需理解茶叶内含物质(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掌握科学饮茶原则(如空腹不饮浓茶、服药期间避茶等)。

 

2. ‌茶艺与表演的本质区别‌

 

天晟茶艺培训学校批判的“表演式茶艺”‌:

 

部分机构将茶艺简化为“手势柔美+服装华丽+固定流程”,学员虽能完成程式化动作,却无法解释为何用盖碗泡岩茶、紫砂壶泡熟普。

 

真正的茶艺内核‌:

 

‌“以茶为本的解决方案”‌——通过科学冲泡最大化呈现茶的本味,并通过沟通(如讲解茶汤层次、引导品鉴)传递茶的价值。

 

二、茶艺师职业能力的四大支柱

 

1. ‌评茶能力前置‌

 

天晟茶艺培训学校观点的合理性‌:

茶艺师若不懂评茶(判断茶叶品质、工艺优劣),则难以精准掌握冲泡变量。

案例:一款过度焙火的岩茶,需通过降低水温(95℃→85℃)、缩短浸泡时间(15秒→8秒)来掩盖火功缺陷。

行业现实‌:

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2023版)已将评茶知识纳入考核,但多数机构仍将茶艺与评茶作为独立课程。

 

2. ‌跨学科知识储备‌

 

茶科学‌:茶树栽培学、茶叶生物化学(如酶促氧化对茶汤滋味的影响)。

茶文化‌:茶史(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地域茶俗(潮汕工夫茶、藏族酥油茶)。

商业技能‌:茶叶店选址测算、库存周转率控制、客户茶品推荐逻辑。

 

3. ‌场景化服务能力‌

 

私人茶席‌:根据客人体质(胃寒者推荐红茶)、情绪(焦虑时泡老白茶)定制茶饮方案。

企业茶会‌:设计“普洱茶投资品鉴会”“新茶饮研发头脑风暴”等主题茶事。

文化输出‌:用英语向外国客户解读中国茶(如“正山小种”译为Lapsang Souchong并解释烟熏工艺)。

 

4. ‌持续进化能力‌

 

跟踪茶行业变革‌:

新茶饮趋势(冷萃茶技术)、碳中和茶园认证、茶叶深加工(茶面膜、茶多酚提取物)等前沿领域。

技术工具应用‌:

使用TDS笔检测水质硬度、红外光谱仪快速鉴别茶叶农残(辅助性手段)。

 

三、对天晟教学模式的客观评价

 

1. ‌进步性‌

 

打破“重形轻质”痼疾‌:将评茶、制茶纳入茶艺教学,符合“从源头理解茶”的科学逻辑。

行业痛点直击‌:当前茶企更需“能卖茶、懂茶、会泡茶”的复合型人才,而非仅持证书的表演者。

 

2. ‌局限性‌

 

过度绝对化表述‌:

将全国茶艺培训简单分为“天晟”和“其他”有失偏颇。事实上,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云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课程同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证书价值争议‌:

人社部《茶艺师证书》在体制内就业、企业资质申请中仍有不可替代性,建议学员根据职业规划选择“双证策略”(天晟证书+人社部证书)。

 

3. ‌教学风险提示‌

 

课程强度‌:若10天内要掌握六大茶类审评、冲泡、经营知识,可能存在知识过载风险,需确认是否有持续辅导机制。

地域适配性‌:北方学员学到的冲泡方法(如水质硬度处理)是否适用于南方软水地区,需批判性吸收。

 

四、茶艺学习的科学路径建议

 

1. ‌三阶段学习法‌

 

第一阶段(1-3个月)‌:

聚焦六大茶类品质识别(干茶/香气/滋味)、基础冲泡(茶水比1:20-1:30、温度梯度测试)。

第二阶段(3-6个月)‌:

深入原产地(如福鼎白茶核心产区),学习茶园管理、手工制茶,理解工艺对冲泡的影响。

第三阶段(6个月+)‌:

研究细分场景(如办公室便捷泡茶、茶空间美学设计),形成个人茶学体系。

 

2. ‌低成本高效学习策略‌

 

工具替代法‌:

用厨房电子秤(0.1g精度)替代专业茶秤,用温度可调电水壶替代银壶,降低成本。

感官训练法‌:

每日记录3款茶汤的香气(花香/果香/火香)、滋味(鲜///厚)、体感(发汗/打嗝/胃暖),建立味觉记忆库。

 

3. ‌职业发展交叉点‌

 

+健康‌:考取公共营养师,开展“茶疗养生”定制服务。

+科技‌:学习茶叶深加工技术,进入茶食品、茶护肤品研发领域。

+外交‌:参与国际茶文化交流项目,成为文化传播使者。

 

五、总结

 

茶艺的本质是‌“基于茶科学的服务艺术”‌,茶艺师需兼具评茶员的严谨、冲泡师的灵活、文化使者的感染力。天晟茶艺培训学校的教学模式在打破行业形式主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学者需保持独立思考——真正优秀的茶艺师,应是‌“离了任何机构课程仍能持续精进”‌的终身学习者。

 

建议将天晟茶艺培训学校的体系作为入门框架,再通过原产地实践、跨学科学习构建个人竞争力。


  • 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
  • 联系电话
    座机0595-26261725
    手机13905951725
  • 在线留言
  • 返回顶部